大事记


大事记

※ 1978年9月20日,科学院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以下称为“我所”),科学院派李吉士、陈春先两同志任研究所负责人。 

 

1980年1月,接科学院批转会议纪要,八号工程的停建,给我所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压力。在中国科学院领导的关心下,全所形成上下一条心,同舟共济,群策群力的局面,先后开展了HT-6A等四个装置的实验工作,很快扭转八号工程停建的被动局面。 

 

1982年1月,我所对HT-6A装置进行改建,改名为HT-6B继续实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中科院一等奖。HT-6B改建和实验的成功为HT-6M中型装置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83年,我所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等离子体物理与核聚变工程为博士学位授予专业。 

 

1984年1月13日,国务院批准我所核聚变工程等离子体物理为博士学位授予专业单位。 

 

1984年3月7日,HT-6B实验研究成果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一等奖。

 

1985年1月18日, HT-6M装置运行典礼举办。 

 

1986年12月14日,HT-6M装置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8年2月8日,我所被中国科学院确定为基础研究所。 

 

1989年,中型托卡马克HT-6M聚变装置及实验系统,获中国科学院1988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0年3月22日--4月3日,接受苏方赠送超导托卡马克T—7装置及今后合作问题谈判取得圆满成功。 

 

1991年6月1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和夫人朱琳来我所视察工作,并题词“研究核聚变,发展新能源”。 

 

1992年9月15日--21日,世界实验室聚变研究中心主任D.Palumbo教授等来我所参加世界实验室聚变研究中心联合会议。 

 

1993年11月,霍裕平所长经学部委员选举,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4年12月28日,HT-7首次进行了工程调试并成功获得等离子体。1995年,HT-7正式投入运行,随后18年该装置共进行了近20轮放电实验,总放电次数为118000次,它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具有超导托卡马克稳态运行能力的磁约束聚变领域急需的人才,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专业学科配套的科研团队,卓有成效地推进了以我为主的国际合作研究,同时也促成了大科学团队精神的形成。这也为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立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4年6月26日-28日美国能源部代表访问我所,双方达成五个有实际内容的合作项目。 

 

1994年6月27日,第三世界科学院命名我所为“优秀研究中心”。 

 

1995年2月24日—27日,俄罗斯科学院副所长维利霍夫院士一行到我所访问,并签署了合作协议书。 

 

1997年6月3日国务院科技政策领导小组批准HT-7U大科学工程立项建设。 

 

1997年,潘垣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8年9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到我所考察工作。江泽民总书记一行视察了HT—7U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大科学工程项目。 

 

1998年9月25日,我所召开庆祝建所20周年全所职工大会。 

 

1998年12月29日,中科院发文同意HT-7U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8年,HT-7超导托卡马克装置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3年9月19-20日,HT-7U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更名为“先进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英文简称为EAST。 

 

2003年,我国加入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ITER计划。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是人类受控核聚变研究走向实用的关键一步。

 

2004年1月12日我所“可控热核聚变实验研究获重大突破”项目被两院院士评为“200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一。

 

2004年4月6日,经文献检索机构检索证明:我所英文期刊《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简称PST)已被SCI收录,收录年份始自2003年。

 

2004年6月11-13日美国能源部官员E.Oktay率代表团访问我所,与我所签署了关于“在GA的DIII-D和等离子体所的EAST装置上共同开展研究”的5年全面合作协议。

 

2005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聚变中心主任肯金特先生长期与我所进行卓有成效的科研合作,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际科技合作奖。 

 

2006年2月1日到3月17日,由我所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核聚变实验装置成功进行了首次工程调试。

 

2006年9月28日,EAST进行首轮物理放电实验的过程中,成功获得电流大于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这表明世界上新一代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已在中国首先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 

 

2007年1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等主办,565名两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我所“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建成”位列其中。

 

2008年1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来我所视察,并做重要讲话:“你们做的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而且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就应该有志气,在聚变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我和你们一样有着同样的心情,希望整个人类在利用聚变能的问题上能尽快取得突破”。

 

2008年1月25日,ITER CICC穿管线工程开工典礼在我所举行,该项目开工是我国正式启动ITER工作标志性的一环。作为ITER中国工作组的重要单位之一,我所承担了ITER中国采购包中74%的研制任务,同时还承担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配套项目。此后十余年,我所承担的ITER采购包研制工作进度在ITER参与七方中位于前列,部分研制成功的部件已交付至ITER现场。ITER组织两任总干事评价“中国在采购包研发生产方面领先于各方”。 

 

2008年3月21日,HT-7超导托卡马克物理实验再次创下新纪录:连续重复实现了长达400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电子温度超过1000万度,中心密度0.5×1019/立方米。 

 

2008年9月21日,建所30周年庆祝大会及建所30周年文艺演出隆重举行。 

 

2008年12月19日,ITER 68kA高温超导大电流引线的低温通电实验的电流峰值达到90kA,并持续4分钟时间,创下了高温超导电流引线实验的世界最高记录。 

 

2009年10月23日,我所与科技部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CNDA)签署了ITER计划国内采购包制造任务的第一份合同——ITER计划环向场(TF)认证导体合同,标志着中国ITER项目由R&D阶段向工艺过程认证阶段过渡。 

 

2009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考察我所EAST装置。 

 

2009年12月,中国工程院公布2009年当选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单。万元熙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0年1月,美国通用原子公司(GA)的Vincent Chan博士因与我所在聚变领域卓有成效的合作,荣获2009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2011年4月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我所调研科技创新与核聚变能源研究发展工作。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你们要尽早实现EAST的既定科学目标,要在ITER计划成功后尽早做好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工作。这是一个宏伟的想法,我听过看过后很有感触。人类的文明进步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能源,而能源的永续利用离不开科技进步。这项核聚变能研究工作为人类在选择未来能源方面开辟了一条光明的道路。而在人类聚变工程发展中,又是中国人在起着重要的前驱作用,这也应了毛主席曾经说过的“中国人要对人类做出更大贡献”!你们是在做一项非常伟大的事业,相信一定会取得成功,再接再厉! 

 

2012年7月10日,EAST 2012年物理实验顺利结束。本轮实验获得多项重大成果,创造了两项托卡马克运行的世界记录:获得超过400秒的两千万度高参数偏滤器等离子体;获得稳定重复超过30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这分别是国际上最长时间的高温偏滤器等离子体放电、最长时间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标志着我国在稳态高约束等离子体研究方面走在国际前列。 

 

2013年5月,HT-7正式被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环保部批准退役,成为我国首个获批退役的大科学工程装置。HT-7是一个传奇、一段历史,也是中国磁约束聚变研究走向世界前沿的见证。

 

2013年6月3日,由我所研制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极向场导体采购包第二阶段(PhaseⅡ)极向场PF5导体成功完成交付。这是中方首件交付ITER现场的产品,也是ITER七方中首件交付ITER现场的大件产品。 

 

2013年10月23日,应邀来华访问的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莅临我所,观看“二十年合作,二十年辉煌”中俄聚变研究合作成果展览,参观EAST装置。

 

2013年12月,我所与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ITER中心)顺利签署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诊断采购包的两个合同——“ITER计划诊断采购包径向X射线相机(RXC)系统设计合同”和“ITER计划诊断采购包12号赤道窗口集成(PI)设计与集成合同”。

 

2014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我所超导托卡马克创新团队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框架下的创新团队奖。 

2015年12月,中国工程院公布2015年新增选院士名单,李建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5年12月1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校正场线圈(CC)最后一根导体顺利交付,这标志着中方完成了CC导体的所有工作。

 

2016年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由我所上报的俄罗斯库尔恰托夫研究所所长叶甫盖尼·维利霍夫(Evgeny Velikhov)院士荣获2015年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2016年1月28日, EAST成功实现了电子温度超过5千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这是国际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上电子温度达到5000万度持续时间最长的等离子体放电,展示了EAST作为超导装置在较高参数下开展稳态实验研究的特长和能力,这一里程碑性的成果标志着我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 

 

2016年11月,EAST物理实验再获重大突破:在纯射频波加热、钨偏滤器等类似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未来运行条件下,获得超过60秒的完全非感应电流驱动(稳态)高约束模等离子体。EAST成为世界首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持续时间达到分钟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17年7月3日,EAST物理实验再传捷报: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标志着EAST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运行持续时间达到百秒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这一里程碑性的重要突破,表明我国磁约束聚变研究在稳态运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将继续引领国际前沿,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和未来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建设和运行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  2017年7月,ITER PF6线圈双饼DP8绕制顺利完成,为批量生产的全面展开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  2017年10月,ITER首个超导磁体系统部件——PF4过渡馈线顺利竣工并交付法国ITER现场。 

 

2017年11月28日—29日,“ITER十年——回顾与展望”会议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隆重举办。会上,国际核聚变专家联合发表《北京聚变宣言——支持中国聚变能源发展》,支持建设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我所近年来积极参与CFETR预研,在CFETR设计方案的各项运行指标和关键等离子体参数、主机系统和重大部件、远程操作方案、先进偏滤器位型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实质性进展,概念设计已完成。 

 

2017年12月5日,CFETR集成工程设计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合肥举行。会议宣布CFETR正式开始工程设计,并推出中国核聚变研究“分三步走”、最终解决人类终极能源问题的发展路线图。 

 

2017年12月31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报道EAST实现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的新闻“我国人造太阳装置创造世界新纪录”榜上有名。 

 

2018年1月11日,由国家科学技术部与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签订协议成立的中法聚变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我所举办,标志着中法在聚变能源领域从先前双方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上升至国家政府层面之间的双边合作。 

 

2018年3月,依托我所建设的磁约束聚变安徽实验室正式启动。 

 

2018年4月9日至4月10日,首批5套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上首创一体化设计非同相逆并联四象限变流系统,在我所起运,前往法国ITER国际组织。本次设备的起运,标志ITER电源采购包国内集成任务开始进入设备交付阶段。 

四十年风雨兼程

四十载春华秋实

当前,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地址

中国安徽合肥蜀山湖路350号

传真

+86-0551-65591310

电话

+86-0551-65591307

邮编

230031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安徽合肥蜀山湖路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