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二三八室联合党支部前往安徽太平地区进行一次爱国主义主题活动。
队伍经过3个小时的行程来到太平县,休息片刻后即赶太平凤凰源,它是坐落在黄山东大门谭家桥石门镇,凤凰源的谷口有一个关隘,叫乌泥关,建于明代,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是古时进入徽州、黄山的重要关口,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是一片火热的土地,更是一片红色的圣地。她根植着革命先辈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寄托着革命先烈不息的追求和殷切的期盼。这里留下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场面。
历史回放到1934年11月,为掩护中央苏区红军长征,创建皖浙边新苏区,推动全民抗战,中共中央决定,红七军团与闽浙赣军区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对外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12月10日,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参谋长粟裕大将军率领红十军团及二十师,与十九师胜利会师于汤口。12月11日,蒋介石闻讯,急忙调集约11个团的兵力,实施尾追堵击,企图围歼灭红军。12月13日,红十军团进驻谭家桥地区。12月14日上午9时许,红军与前来追击的敌军展开激战,特别是争夺石门岗制高点的拉锯战更为激烈。战斗持续到黄昏,终因寡不敌众,千余名指战员伤亡,时任红十军团十九师的师长年仅22岁的寻淮洲在此次战役中英勇牺牲,为了纪念这次战役,怀念当年在石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教育后人,今建有一座“北上抗日先遣队英勇战斗之地旧址”纪念碑。
当我们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面对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碑,全体党员肃立默哀,向革命烈士表达深深的敬意。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石门峡,峡谷纵深10公里,谷口位于黄山东大门谭家桥镇205国道边。这里有着方志敏、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指挥“石门之战”的战斗指挥台遗迹,在烂花丛中有粟裕大将军之墓和“将军洞”。当大家登到谷峰,喜悦之情难于言表,望着谷中群峰竞秀,怪石罗列,潭池瀑布密布,原始森林茂密,松间的金龟望月,崖上的仙女纤手,池中的玉女浴春,路边的双鲫迎宾,石门峡大自然风景,美不胜收,行走之处,光彩照人。一路上我们饱览了这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和爱国教育的盛地,领略了皖南山区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邓小平同志有一句名言“总结历史就是开辟未来”,战争与风雷已成为历史的记忆,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我们会永远会铭记这些革命先烈,铭记这段悲壮的历史。随着经济的发展,革命年代那种超越生命极限的艰苦奋斗精神也是促进我们搞好科研,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食粮。
二、三、八联合党支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