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2021年1月20日(周三) 下午13:40
地 点:601会议室
主持人:李国强
会议内容:
1.文章投稿公示报告:
时 间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3:40-13:50 |
The effect of gyrokinetic ion on toroidal tearing mode |
张睿博 |
13:50-14:00 |
Tungsten divertor plasma simulation with bundled charge states model by SOLPS-ITER on EAST |
高善露 |
14:00-14:10 |
Real-time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for electron density diagnostics on EAST |
姚远 |
14:10-14:20 |
Investigation of the Profile of Energetic ions and the Excitation Condition of RSAEs in EAST |
徐明 |
14:20-14:30 |
Influence of Micro-turbulence on Neoclassical Tearing Mode Onset |
石同辉 |
2. ITPA系列学术报告:
题 目:钨杂质产生及在偏滤器中输运
报告人:李永亮
摘 要:
托卡马克装置从碳偏滤器升级到钨偏滤器对于钨杂质聚芯影响装置运行会打来巨大挑战。本次报告首先阐述了从碳偏滤器升级到钨偏滤器之后,对装置运行的整体影响;其次阐述了钨偏滤器下杂质溅射以及在靶板附近的再沉积,以及偏滤器位型对钨离子的屏蔽效应。其中钨杂质溅射主要来自于少数类杂质离子的物理溅射,例如ITER上杂质离子Be引起的钨杂质溅射。而由于钨离子较大的回旋半经,约95%的钨杂质通过再沉积被器壁吸附。在高参数放电条件下,边缘局域模崩塌携带的高能离子流引起的钨杂质溅射将占主导。最后介绍了偏滤器位型对于钨杂质的屏蔽能力。由于摩擦力和平行方向电场力的影响,只有少量的钨离子能够迁移进入主等离子体区,等离子体位型和参数都会对偏滤器的屏蔽能力产生影响。
报告人简介:李永亮于2017年开始在德国于利希研究所工作两年,期间重点参与W7-X OP1.2a以及OP1.2b实验,并在Eurofusion资助下参与JET和WEST实验;随后在美国DIIID资助下以约克大学雇员身份赴卡拉姆实验室工作1年,参与MASTU偏滤器脱靶控制研究。
欢迎所有对聚变物理研究感兴趣的人员参加!